原标题:北京银行高管涉内幕交易信披“制度性漏洞”凸显
北京银行(601169.SH)昨日午盘后上演火箭式封涨停,同一天跟风涨停的还有年后累计涨幅已达42.94%的中信银行(601998.SH),两家银行流通市值超过2000亿元。
大象起舞并非毫无依据。昨日早间,北京银行正式与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“小米公司”)签署合作协议,内容涉及移动支付、便捷信贷、产品定制、渠道拓展等多个方面。
原本是美事一桩,却因为公告与消息发布时间的不一致,引发了外界对其信披制度漏洞的质疑: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昨日午间就收到了北京银行关于本次协议签订的新闻通稿,但相同的内容却在昨日晚间才由公司公告。
风波不止于此。就在此前的18日,北京银行公告称,该行主管金融市场部的副行长赵瑞安17日买入本行股票3万股,耗资22.14万元,这样的“巧合”引发市场对于赵瑞安涉嫌内幕交易的质疑。
北京银行相关人士昨日晚间对本报回应称,高管增持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要求,公司对此行为慎之又慎,不存在内幕交易的情况。另据媒体报道,赵瑞安的增持意向报告在很久以前就提交了,经过允许才进行增持,并不是17日突然的决定。
但是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认为,这样的说法并不能说明内幕交易不存在。“意向报告可以提前提交,但具体的买卖时点是高管个人的决定。”他举例称,高管可以提交一份未来3个月的增持意向报告,但这3个月中到底哪一天交易,是高管自己的决定,“难道说有人逼迫他获批第二天就增持?”
对于赵瑞安何时提交了增持意向书,又为何选择17日的敏感时点买入股票,甚至其与小米公司的合作规模有多大,北京银行的公告中都没有明确说明。更令人担心的是,这样的做法一旦成为先例,后续上市公司或将纷纷效仿,市场秩序也将面临考验。